第171章 脱胎换骨
“那文先生你说怎么办……要不去找你师傅,请他老人家出山?”李君杰带着几分意动开口问道。
面前的老者名叫文韬,曾经和李君豪的保镖徐天志同拜坐镇天南省紫阳宫的真阳道人为师,还俗之后有一起成了李家的座上宾客。
像李家这种随便跺一跺脚,天南省都会引起地震的家族想招揽保镖客卿, 相信只要随便露出口风,自荐上门的武者肯定如同过江之鲫一样,多的数不胜数。
以李君杰的身份,对待文韬原本不用这么尊敬。可是他话里话外却透露着恭顺,丝毫没有半点强迫和压制。他之所以对老者如此敬重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人背后站着的真阳道人。李君杰其实并没有见过真阳道人,不过却听李家老爷子曾经讲过这么个奇人, 说是已经练丸成剑, 可以取人首级于千里之外。每逢三月三真武寿诞, 老爷子都会亲自上山朝拜。
对于飞剑一说,李君杰最初也是不相信,觉得玄之又玄,真有这样的事情,这个世界早就乱套了。不过后来见识过文韬表演一手龟蛇盘水的功夫,才知道世界上真有奇人,也对练丸成剑相信了几分。
连文先生都承认自己拿凶兽没有办法,李君杰自然想到让真阳道人出马这个主意,正好可以看看他是不是真有这么神。
文韬犹豫一下说道,“我师父正在闭关祭练飞剑,现在很少下山,想请动他恐怕没有这么容易。”
“需要什么你尽管开口,我可以出资给你师傅的道观重新修葺一遍。”在李君杰看来,这些道士和尚和凡人没什么两样,同样吃五谷杂粮,喜好黄白之物。只要自己满足他的要求,想请下山应该不是什么难事。
“李少说笑了,我师父不是世俗中人, 寻常的东西很难打动他。要想让他下山,估计不大可能,倒是我有个师弟。我和师兄二人只继承了他老人家的拳法武功,我那师弟才是飞剑一脉的真正传人。我上山一趟,说不定能请动他……”文韬沉吟片刻开口说道。实际上他也有击杀凶兽为师兄报仇的心思,只可惜他的功夫虽然高出徐天志一筹,但是想要击杀那凶兽却稍显不足。
“以前听老爷子讲过有关飞剑的传闻,我还从没有见到,很想见识一下,是不是真的可以取人首级于千里之外。”李君杰又饶有兴致的问起来。
“李少说笑了,飞剑之道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玄乎。不过是将武术里边的剑术发挥到极致,长剑产生灵性,最后以气血御剑罢了,耗费气血很大。天下兵器,练得时间长久,到通彻的地步,自然可以与人沟通,产生共鸣。”文韬开口解释道。
飞剑一说在前人的记载传奇当中充满神秘色彩,什么练剑成丸,口中一吐白光,瞬息便取人首级于千里之外。
这些在文韬看来,只是写故事的人不懂剑术的真传,刻意夸大而已,根本算不得准。至于口吐白光,应该是武者达到练脏换血境界后,呼吸吐纳时喷出的气体凝聚不散,好似长剑从口中不断的吞吐出来,在不明真相的人眼中就成了白光飞剑。
飞剑之道的原理相当简单,就是《浑元剑经》里边描述的“气随心到,心逐气穿,心能普照,气自周全,久而力自加焉。”这里的气指的是“气血”,气随心到,气血外放。用气血来驾驭兵器,把力气加注在兵器之上,然后慢慢练习,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。
武学中有“明、暗、化”三劲之说法,剑术不过是换成“形、气、神”三种功夫艺境而已。其实所讲的是同样的事情,前者是用气血滋养自身,后者则注重祭练手中的兵器。
“这样呀,”李君杰也是练武之人,听过老者的解释明白几分,不住的点头。末了,他又开口问道,“不知道你师父到了哪种境界?”
“我师父练剑五十余年,修炼飞剑也有四十年,已经触及到武道的巅峰,离脱胎换骨只有半步之遥。能在方圆数里之内取人首级,全力使出飞剑不过飞出十几里地,再远就力所不及。”
“哦,怎么还有脱胎换骨,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这个说法李君杰还是第一次听说。
“寻常的武者只知道武道分为四重境界,最高为练脏换血。却不知道在道家的划分中还有一重境界,那就是脱胎换骨。进入这一步,才算真正踏入道的境界。一般人所说的修道有所成,就是脱胎换骨,也是道家讲的‘习武可以强身健体,修道方能长生’的由来。”
练拳、玩拳虽然只有一字之差,但是意境却不一样。很多武者功夫达到练脏换血境界后,都会猎涉有关佛道的书籍,从中汲取灵感,想要更进一步,看看前方是否还有路。因为作为一个单纯的武者来说,练脏换血已经是武术的终点。再往前真正进入武道的境界,却玄之又玄,已经不是拳法所能描述的范畴,只有在佛道的经卷才有所涉及。
有时候不能不承认,佛道两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,所隐含的底蕴根本不是一般的武术门派可以比拟的。
一个武者到了练脏换血的境界,如果说不想知道前面的路到底是什么样子,那绝对是骗人。古往今来,不知道有多少武者在孜孜不断的追求,有所得的却如凤毛麟角,少之又少。在前人的描述中无外乎是将精气神内敛与丹田处,抱元守一,内结成丹,这样才算真正练到极致。可是到底该怎么样做才能内结成丹,介绍具体方法的更是几乎没有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